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引种栽培偏于西南一隅,两广及云南栽植较多。苏、浙、沪、皖一带,特别是苏、沪两地罕见引种,原因就在于一百多种桉属树种中绝大多数不适应这一带的土质及气候条件。即使是较耐寒的赤桉一类在江西、浙南引种也常受冻害,且欠园林观赏品味。亮果桉产地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树形美观叶色靓跳,而且适于苏、浙、沪、皖一带园林及造林栽培。但是因为原产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地势复杂种子采集困难,而我国虽引种十多年,却未见结籽,且引种亮果桉的面积也不大,所以多年来苏、浙、沪一带未见引种亮果桉。自2000年冬上海林隆实业公司在嘉定试引种栽培少量亮果桉苗木成功之后,2002年上海另一家绿化企业又借助某美资园林生物企业先进技术培育出十万余株容器袋亮果桉小苗,是为苏、浙、沪、皖一带引进新的色叶树种成功一例。

一、靓丽的园林新树种

已习惯于观赏香樟、广玉兰一类深绿色树种和红枫一类红叶树种的人们,如到西南边陲旅游必然为路边闪过的湛蓝色的树色所吸引,眼球为之一亮,站在亭亭玉立的亮果桉树前感觉是进入一个另类的植物国度,这种翠色是东部沿海地区所未见,树皮也通体光滑,呈浅灰兰色,偶有树皮呈薄片状剥离。因此其观赏价值自不待言,其园林栽培价值已为业内人士看好。

亮果桉学名Eucalyptusnitens(Deane&ma iden)Ma iden,英文名ShiningGum、科名Myrtaceae,乔木树种。亮果桉树形挺拔,叶色翠兰,发亮,幼态叶对生,无叶柄,宽披针形至卵圆形,叶背具灰兰色叶霜,变色:长大叶互生有柄,伞形花序7个单花。果实圆柱形或卵形,通常有肋,发亮,故名。果长4~7mm,植株富含芳香桉油,林间挥发,暗香浮动,具有杀灭病毒,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是桉类树木的共性。

二、亮果桉的生态适应性

亮果桉在具有中等肥力的多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生长良好,对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能适应,具有一定的抗碱能力,在较湿润土壤上生长最佳。

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更为宽广,除了对干热风和干旱环境敏感外,从亚热带到温带均能适应。从引种区域上看我国处于亚热带的西南地区引种非常成功,往北直到前苏联境内,前苏联认为亮果桉可在温度不低于-14℃~-15℃的地方作萌芽更新林栽培。西南地区1991年经受了一次数年一遇的寒潮之后,兰桉、直干桉均有程度不同的冻害,而亮果桉却安然无恙。上海市嘉定马陆千亩苗圃从2000年秋冬引种的亮果桉年生长量达2cm左右,经过了2001年和2002两个冬季霜冻,空气最低温度-5℃以下,冰霜覆盖的叶面温度达-7℃,绝大部分植株没有影响仅少量叶片受冻。从原产地生态条件看:产地地理位置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区域南纬30~38度之间。(相对我国东部沿海北纬30~38度之间是江苏北部至山东半岛。)垂直分布范围海拔600~1600m,分布区内气温凉爽到温暖,湿润到半湿润,最热月平均高温21℃~26℃,最冷月平均低温-5℃~2℃霜期5~150天,绝对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水750~1750mm。

据此业内专家肯定亮果桉在苏南浙北以及上海地区颇具发展潜力。不仅是园林上一个新的色叶树种,而且是林业生产上一个新的易于成林的、可以营造成片生态林的适生树种,也可作林带背景林。

三、成功的引种和栽培

亮果桉目前除种子繁育或组培繁育较为成功外,扦插极难成活,无生产价值。

亮果桉种籽极其细微,每千克有生活力的种子达26万至38万粒,如直接播于圃地苗床上成苗率较低,不易管理,且出苗不齐,长势上分化较大。因而通常采用容器育苗,可直接播于容器袋中,如果为了节省种子和便于管理可先将种子播在发芽箱中,待长出2~3对叶片后再移植入容器袋中。播种不足一年的小苗越冬宜适当采取防霜措施,因为自然界天然下种的幼苗就在母树庇护之下而不经霜冻,这是应该模拟的自然规律。

亮果桉在苗期需要较细致管理,而一旦定植,造林管理上可以相对粗放一些,就这一点说它也是发展林业的一个优良树种。造林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苗期一年后即可在苗木休眠期早春未萌芽前进行定植。造林定植株行距可为2m×3m或3m×3m,园林或公路绿化作背景树种株距以5m或6m为宜。用于行道树可于杆高3.2~3.5m处截杆栽植株距7~8m。可用复合肥或有机肥作底肥,栽植前地面浇透水或植树穴灌一次透水,栽植完毕浇一次定根水,如遇连续干旱应输水抗旱。土壤缺硼地区应适当用微量元素硼,以保证正常生长。

桉类病虫较少,原产地亮果桉人工林很少发生病虫害。我国西南地区引种的亮果桉尚未发现有严重病虫害。在上海引进一年生苗木栽培已经生长两年也未发现病虫危害。足见从多方面考证亮果桉生态适应性极强,如遇病虫害则可用常规方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