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植物名欧石楠
拉丁名/别名Ericacarnea/
产地与习性原产南欧地中海地区,为常绿灌木。喜光线充足,较耐寒,喜酸性、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花期春季
形态特征株高30m,多分枝。叶常4枚轮生,光滑,针状。花小,红色,常下垂,钟形。
繁殖与栽培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生长缓慢。
花卉植物名马醉木
拉丁名/别名pierispolitia/浸木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日本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约3m,枝开张,叶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披行形,表面暗绿色,有光泽,圆锥花序下垂,花白色,花期4-5月。
繁殖与栽培可作园林树,也可盆栽观赏。
花卉植物名大瘿袋花
拉丁名/别名Agapetesneriifolia/树萝卜
产地与习性产中国云南省
形态特征花粉红色,钟形,成簇悬挂于树皮上,花冠透明,红色,蜡质,花期1-3月。叶片披针形,绿色,根部膨大奇特。野生。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迎红杜鹃
拉丁名/别名Phododendronmucronulatum/迎山红、蓝荆子、万荆子、尖叶杜鹃
产地与习性原产原苏联和日本。
形态特征为落叶灌木,株高1-2m,多分枝,嫩枝密布褐色刚毛。叶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淡紫色。花期4-5月。先花后叶。
繁殖与栽培
花卉植物名羊踯躅
拉丁名/别名Rhododendronmolle/黄杜鹃
产地与习性主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枝互生或近轮生。叶互生,常簇生枝端,近矩圆形,全缘。花多朵组成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冠有辐状、钟状、漏斗状或管状等,裂片常呈2唇形,喉部有深色斑点或浅色晕。杜鹃品种很多,分为东鹃、毛鹃、西鹃和夏鹃四类。东鹃来自日本;毛鹃包括锦绣杜鹃、白花杜鹃及其变种;西鹃泛指来自欧洲的品种;夏鹃主要亲本为皋月杜鹃,因在5月下旬至6月开花,故名。
形态特征用播种、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行压条和分株。播种繁殖,气温在15-20℃时,约20天出苗。小苗于2-3片真叶时可行分苗,3-4年即可见花。扦插一般于5-6月间进行,25℃的条件下,1个月即可生根。嫁接时间不受限制,砧木多用二年生毛鹃。东鹃、毛鹃和夏鹃可以盆栽,也可在蔽荫处地栽。西鹃全行盆栽,要求土壤pH在5.5-7.0之间。浇水要灵活掌握,4月中旬出房后,生长旺期需水量大;霉雨季节要防积水;7-8月高温季节蒸发量大,除浇水外还要在地面,叶面喷水降温;11月下旬进房,应控制浇水,摘蕾来促发新枝,以加速成型。对成年植株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叠紊乱枝,以疏剪为主。
繁殖与栽培常见病虫害有红蜘蛛、褐斑病等
花卉植物名杜鹃花
拉丁名/别名Rhododendronsimsii/映山红、山石榴、山鹃
产地与习性杜鹃花属约有900种,亚洲约产850种。其中,中国约有530种,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新几内亚、马来西亚约有280种,几乎全为附生型。此外,北美分布有24种,欧洲分布有9种,大洋洲1分布种。杜鹃花种类多,差异很大,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习性差异也很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植在5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季庆有林木或荫棚遮挡烈日。一般于春、秋二季抽梢,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湿度为15-22℃。气温超过30℃则生长趋于停滞。冬季有短暂休眠期。
形态特征
繁殖与栽培